前言
驾驶公交车在城市繁忙道路上来回穿梭的公交驾驶员,与其他职业驾驶员相比,其工作期间的体力和心理压力是的。在一年一度的“520”公交驾驶员关爱日即将到来之际,如何通过引入AI技术在公交运营管理工作中进行科技创新,来有有效减轻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压力,是公交系统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目前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减轻驾驶员工作压力的形状与研制情况作如下综述。
1. AI赋能主动安全技术
公交车驾驶员工作时的压力,无疑是要保持在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上的安全行车。虽然有很多城市都号称拥有自动驾驶公交车的运营案例,但是达到《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 / T 40429-2021》(以下简称国标)标准,真正能够完全取代驾驶员的L3和L4级自动驾驶公交车,目前仍处于试用阶段。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较多的是采用AI技术,赋能主动安全技术,作为辅助功能来达到减轻驾驶员紧张的工作压力,是相对实际的措施。
1.1 采用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的ADAS
相对于内燃机车辆,纯电动公交车减少了换挡、离合器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驾驶员的操作难度,但在城市繁华道路上公交车的行驶安全仍然是影响运营安全的问题。目前融合了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激光雷达+5G+V2X)的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具有可靠的碰撞预警和车道偏离提醒功能,甚在双目视觉技术可应对复杂路况下的突发状况,自动触发紧急制动避免事故,以有效降低驾驶员操作压力。
搭载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ADAS可时监测车辆周边环境、精准识别道路、行人及障碍物,在人行横道、交通信号等需要减速慢行或等待的区域,以及同时,在在发生以及不符合客车安全行驶规范的各种操作行为(如:急加速、急转弯等)时,具有L3级标准的控制系统可在特定场景下接管车辆,按照该区域道路的行车规范,自动缓刹减速或制动,保持车辆文明行驶,减少驾驶员持续监控的精力消耗、规避事故风险。
1.2 AI加持的DMS
用AI技术与视觉传感器和生物传感装置集成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具有驾驶行为和生命体征监测的检测功能——检测出有异常数据(疲劳、分心、突发疾病或反应延迟)时,可通过“ADAS+ 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s)”及时实现车辆接管,使公交车在安全停车,同时触发语音、视觉警报并向后台发出报警信息。
2. AI方向盘
基于国标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试用产品之一的AI方向盘,当前AI方向盘技术已实现从“辅助控制”到“完全接管”的跨越,其规模化应用正在重塑城市公交运营模式。具有较强学习功能的AI方向盘,在既定的线路能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精准路径跟踪,其转向控制误差率可达到低于0.5%的水平,其操作平顺性在某种程度上甚优于人工驾驶。目前AI方向盘技术已在部分城市通过实际运营验证其可靠性,标志着城市公交从“人工操控”向“智能决策”的转型加速落地。
3. 操作标准化
进站靠边(与车站路沿<0.5米的距离)停车,是公交车驾驶员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之一,却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够做到的。因为目前公交车站多变的复杂条件,公交车进站可能要遇到各种复杂情况,甚可能因此发生站内安全事故。可以根据公交车运营线路固定,车站定位不变化的特点,应用“北斗+5G”与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等AI技术,采取半自动驾驶模式,系统自动完成进出站、开关门等标准化操作,驾驶员仅需进行监督系统工作情况,如发生意外及时干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误操作的风险。
4. 全寿命周期智能运维体系
目前公交车的CAN总线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应用预防性理论从关键部件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由AI技术构成的系统来分析运营车辆的数据,并制订车辆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可以有效减少驾驶员处理车辆临时故障的压力,也能够直接控制车辆全寿命周期的运维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5. 结语
通过AI技术赋能,按智能公交智能化在感知、决策、控制三层次的架构建立辅助驾驶系统,可以达到为公交车驾驶员大幅度减轻工作压力的目的,这些技术已在部分城市试点中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AI赋能的车路协同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自动驾驶技术的L3还会逐步向L4靠拢,公交车驾驶员将因其角色定位的重构,其工作压力也会得到真正的减少。
本文转自公共交通资讯
说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条 : 关于定制公交未来发展的三个基本判断
下一条 : 张革初:中小城市公交的破局之路——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