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小磊:工程师,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智库,曾经任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公司总工程师、BRT公司书记兼副总经理、公交维修公司总经理、恒通客车顾问、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史德洲(Шыдыр Жол Кей Джи)有限责任公司总机械师等。王小磊先生是实现公交笔碳的参与者。
用虚拟电厂技术重构公交服务的生态圈
王小磊
前言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和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大幅增长,电网负荷的变化愈发频繁,亟需更灵活的调频手段。由于“虚拟电厂”的种种优势,已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公交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应用该技术提供能源服务,来重构公交服务的生态圈的前景作如下简介。
1. 虚拟电厂简介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电厂,它既没有厂房,也不消耗燃料,是一种智能电网技术,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将分散的电源和负荷资源进行聚合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逻辑上的“电厂”。就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把工厂、甚民房的各类分散、可调节的电源和负荷汇聚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电厂”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在虚拟电厂聚合下,企业、居民等用户均可参与电力市场。
1.1 理论提出
1996 年冬天,由纽约州特洛伊的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 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主办的虚拟实用程序研讨会(the Symposium on the Virtual Utility)在纽约萨拉托加斯普林斯(Saratoga Springs, New York)举行,会后1997年由西蒙·阿韦布赫(Shimon Awerbuch)和阿利斯泰尔·普雷斯顿(Alistair Preston)编辑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虚拟实用程序:新兴产业的会计、技术与竞争方面(The Virtual Utility: Accounting, Technology & Competitive Aspects of the Emerging Industry)》,在其中提出了“虚拟实用程序(virtual utility)”概念,提议创建能够利用分布式能源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 优势的小型系统,以确保以的成本实现的配电。之后,陆续有相关研究成果为“虚拟实用程序(virtual utility)”的这一初始定义,成为“虚拟电厂 (Virtual Power Plant, VPP)”的基础理论做出了贡献。
1.2 技术原理
VPP的概念初定义为一种灵活的市场驱动合作实体,这些实体虽无相应资产,却能为消费者提供电能服务。其技术原理可归纳为“聚合-优化-响应”三层架构,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分散能源转化为可调度资源,
在通信协议标准化的下,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5G、光纤等)和物联网技术,将可再电系统(如:光伏、风力等)、储能系统、充电桩、工业可调负荷等异构设备接入统一平台,实现数据兼容,确保不同能源设备间的安全通信,实现发电量、用电负荷及储能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形成分布式资源整合。
ii. 智能优化与动态调度
用AI算法按需求响应原则制定的调度方案,通过能源管理系统(EMS),在电价信号、电网需求和天气预测等数据驱动下:在用电高峰时,调用储能放电或引导工商业用户削减负荷;在用电低谷时,协调储能充电或增加新能源消纳。以毫秒级速度响应电网指令,进行精准、动态调度分布式资源出力,实现“虚拟机组”的灵活“削峰填谷”。
iii. 电网互动与市场协同
VPP具有可向电网供电(削峰)或消纳过剩电力(填谷),兼具“正电厂”与“负电厂”双向能量调控功能。可以通过参与电力市场,提供出售调频、备用容量等辅助服务,同时利用峰谷价差套利,提升经济效益。
1.3 虚拟电厂(VPP)≠ 微电网(Micro-Grid)
VPP的规模较大,一般为很多个用户或是园区,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跨区调控。虚拟电厂始终与电网相连,只运行并网模式。微电网是一个小型的电力系统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是距离较近的分布式能源,可以独立运行或与主电网相互连接,强调的是自治模式,具有一定的孤网运行模式,电网正常时并网运行,电网故障时独立运行。二者在电力系统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上有所不同。
2. 公交建虚拟电厂的优势
公交建虚拟电厂的主要优势在于:有规模化储能资源(车辆电池)、刚性充电需求(固定线路)、站场空间资源(屋顶光伏+储能部署),三者协同形成“资源-技术-市场”闭环,是公交企业当前推进交通能源融合的解,也是重构公交服务生态圈的机遇。
2.1 可聚合海量移动储能资源
i. 海量移动储能资源
纯电动公交车本身天然具备分布式储能属性(每辆车电池容量约300kWh),通过VPP平台可聚合为巨型“移动储能池”。
ii. 智能调度
依托5G+大数据精准预测充电需求,动态调节充电功率,在电网低谷时充电蓄能、高峰时反向送电(V2G),有效平抑峰谷差。
iii. 可大幅度提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率
场站内有充电桩、光伏车棚、站场储能等分散资源,通过VPP云平台实现“光-储-充”一体调度,可大幅度提升清洁能源就地消纳率。
2.2 降低运营生产成本
利用峰谷电价差智能调度充电时段(如夜间低谷充电),获得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主体的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收益,同时减少充电桩闲置成本,运营用电成本显著降低。
2.3 社会与环境责任实践
i. 民生服务——提升电网稳定性
公交充电负荷占城市晚高峰用电的比例较大,VPP通过“填谷”调度削减峰值负荷,缓解城市供电网的输电容限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网稳定性,为城市用电提供保障,可大幅度降低配电网络改造成本,是公交企业主动为社会提供的民生服务的实践之一。
ii. 增加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量
公交“光伏+储能+VPP”模式推动全链接绿电运营,规模化的绿电消纳将直接降低碳排放,进而增加电动公交车的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量。增加绿电运营是公共交通运营生产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交通运营生产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的社会贡献。
3. 政策支持
2025年03月25日发展改革委 能源局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件,明确了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并提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调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而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发展改革委印发《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规则。明确了VPP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参与电力市场。这些政策为公交系统建VPP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结语
公交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场站分散点多、储能和可再电资源丰富的特点(如:公交车队和充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VPP进行聚合和优化利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VPP的可聚合资源的数量也将逐步增加;而且在公交企业建VPP,可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绿色能源转型,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将给企业带来实惠的经济收益。
本文转自公共交通资讯
说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条 : 公共汽车出行低密度地区的公交线网优化思路
下一条 : 关于公共交通发展八大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