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学习了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学习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之逻辑梳理》做了必要梳理,两个转向的形势判断、五转变五更加、六个目标、七项任务、五个深刻把握都是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一、城市交通是现代化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及支撑
现代化人民城市“创新、宜居、美丽、绿色、文明、智慧”六个目标要服从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涉及城市方方面面。而城市交通事关城市运行效率、城市环境及人民幸福感,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就城市交通发表了重要观点,对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做出了重要判断即“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本号就该重要判断发表了《“交通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重要论述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因此,在这个角度上看,发展好城市交通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基础性要求,是实现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基础性条件。
二、城市交通内涵式发展是资源紧约束形势下的内在要求
交通拥堵趋势蔓延正在成为大中城市面临的噩梦,也是实现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拦路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路径要符合“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根植城市交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由建设增量转化为营运存量”(《公交之我思,上下求索之旅》)。
要深刻认识到依靠增量如建路、修地铁等等“铺规模、摊大饼”式的粗放模式,始终跟不上需求增加,要通过经营管理好存量资源才能平衡土地财政资源紧约束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兼顾。有针对性的处理好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推动集约交通方式发展,通过更加有效的利用好存量资源,给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三、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实现城市交通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
如何经营好存量资源特别是道路资源?本质是将有限资源分配给更有效率的交通方式,适度兼顾其他交通方式。因此,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就是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选择,特别是要解决大城市病诸如拥堵蔓延,地方城市不在公共交通上投入就意味现代化人民城市的血脉不通、不健康。
公共交通当然包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内部结构。从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角度看,搞轨道交通短平快,但这负担是持续的,很多城市的财政连工资都发不起,轨道的负担及其负面作用在未来会加速显现与显化。公共交通本身并不产生盈利,公共交通系统构建的城市环境为城市运行提供了正外部性才是产出,在畅通交通的城市效率上、在畅通交通的人民幸福上以及在城市环境绿色上,但大中城市需要在公共交通中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等做选择,毫无疑问:从城市经营负担角度,常规公交才是大部分城市的理性选择。
所以,固投驱动的轨道建设是否是城市财政能够负担得起的?是否是可持续的?只能是每个城市自己研究,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并提供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应该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基础性要求。
四、当前大中城市交通诸如拥堵问题与公交困境是九龙治水碎片化治理的结果
一个好的系统,有设计、政策体制机制配套,对公共交通也是一样的要求。但现实比理想骨感,碎片化治理才是当前真实写照,《公共交通六多运行框架下的合成谬误》将治理传导公交困境做了一个推演。
公共交通治理不好的城市,经济大概率也好不了,这是治理能力不足的一因多果。
五、城市交通畅通治理任重道远,公交行业建设更甚
从现代化人民城市六个目标及其任务看,还有诸多路要走。城市交通治理的核心目标是畅通,畅通是各种政策、资源、措施叠加综合发力的产物,但根在“公交吸引力建设”,任何脱离这个方向的交通治理基本都是耍流氓。
比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对专用道建设的非强制性,就偏离了公交吸引力建设。公交快不起来、可靠不起来,何来吸引力?
比如创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许可公交企业开展定制公交,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定制公交服务规范,即可以向起讫地相近的乘客提供高品质定制化公交服务,但部分城市交通执法部门无视九部委支持公交企业开展定制公交的政策鼓励、无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法律许可,坚定不移的选择性适用道路客运法规对公交企业所开展的定制公交服务行政执法、罚款。部分相对落后区域因人才不足或思想封闭出现该类执法水平低的问题尚可理解,但部分改革前沿城市尚且如此,可见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创新(技术、场景、模式)并不容易,无论是能力不足或故意为之,选择性执法行为本身及其对创新形成的扼杀生态都应受到严重关注。
满足乘客相近出行需求,交通上位有道路客运的包车及公共交通的定制公交,本质区别在哪里?不清楚!研究交通的也没能给一个权威的差异分析。笔者认为,城市中的包车客运与公共交通的定制公交是交通管理体制的历史产物,即交通运输部以前管道路客运、住建部管城市公共交通的产物,呼吁并期待交通运输部理顺历史上城市交通分而治之体制下不同服务解决相同需求的上层建筑,根本上解决对定制公交选择性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比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发展定位与关系,现在处在“口号都正确、措施背道而驰”的状态,凡是轨道越建城市越拥堵的基本都是这种性质,以此长彼消的简单思维、想当然处理两者之间复杂系统。
比如线网优化工作搞成线路优化,还有诸如公交补贴政策、票价管理等不配套不协调,用异化的指标指导补贴、用算术题计算补贴等碎片化问题客观存在。
基于上述原因,公交行业建设绝不是一朝一日可成,法律法规优化与执行、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配套、多部门合力等没有一个是容易的事情。但面向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这些工作又势在必行推动:因为城市是否畅通在明处。
六、结语
总之,立足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公共交通前途是光明的,但于治理而言则任重道远,畅通城市不但检验城市建设成色,更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能力。
脱离公共交通发展优先发展的城市交通畅通可能性不大,离开畅通的城市健康可能性不大。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定有我。
本文转自公共交通资讯
说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