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映公交线路站点覆盖情况的指标
(1)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和300米半径覆盖率(单位:%)
指标概念:公交站点500米/300米半径覆盖率是衡量城市公交服务可达性的核心指标,指公交站点500米/300米半径覆盖的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车站服务区域,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应小于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应小于90%。
计算方法:以公交站点为圆心,分别以500米和300米为半径画圆,作为单个公交站点的覆盖服务区域,将所有站点覆盖的区域进行叠加,去除重复的面积和不适合通行公交线路区域的面积,得到所有公交站点的有效覆盖面积,作为指标计算的分子。以城市建成区(扣除不适合通行公交线路的区域)的面积作为指标计算的分母。分子与分母相除就得到了公交站点覆盖率的指标。
指标计算关键:分母的确定和准确计算是该指标计算的核心。该指标计算中涉及城市建成区,是指由实际已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具备的居(村)民委员会辖区构成的建成区。城市建成区矢量边界数据一般由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提供,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城区范围、城区实体地域范围基本一致。
(2)公交线路网比率(单位:%)
指标概念:公交线路网比率通常指公交线路网长度与城市道路网长度的比值,是衡量公交网络覆盖情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该指标计算需明确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中心城区范围,即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可通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成果获取;二是计算公交线路网长度,即公交线路去重后的道路中心线长度(如5条线路重复经过5路段,线网长度为5);三是城市道路网长度,需统计中心城区内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等可以通行公交线路的路网的总长度,该数据一般可以通过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获取。
指标计算关键:公交线路网长度的测算是该指标计算的关键,TransCAD等软件可以快速计算公交线路网长度,也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算公交线路网长度,如通过地图网站批量获取公交线路的地理信息数据,然后使用ArcGIS、QGIS等工具对线路进行去重、裁剪(截取中心城区范围),终计算得到线网长度。
二、反映公交线网重复情况的指标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指标概念: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在一定范围内的重复程度,反映了城市道路网布局和公共交通线网布局的合理性,用所有线路的总长度除以线路网的总长度。
计算方法: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是将中心城区(或特定研究范围)范围内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网总长度进行相除,得出一个无量纲的数值。这个系数可以帮助评估城市公交线路网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存在过多的线路重叠。《交通工程手册》规定,线路重复系数以1.25~2.5为宜。
指标计算关键:该指标的计算关键是计算线路网长度,与上述线路网比率指标中的线网长度计算方法一致。在设计公交线路时,应尽可能合理布设、方便换乘又减少重复浪费,以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分析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或公交企业可以识别出哪些区域的线路设计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减少资源浪费,并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三、反映公交线型合理性情况的指标
线路非直线系数
指标概念:线路非直线系数,又称线路曲折系数,是衡量公交线路偏离直线距离程度的指标。它主要用于评价公交线路的效率和合理性。一般来说,为了提高线路的运营效率,为减少乘客乘车距离,降低公交出行时间成本,需要控制线路的非直线系数。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JT/T 1486-2023)》,常规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干线不大于1.4,支线不大于2.0。
计算方法:线路非直线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 K 表示线路非直线系数;
· L 表示实际线路长度(即线路起终点间的实际距离);
· D 表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两点间短的欧几里得距离)。
通过计算得到的K值越大,说明线路的曲折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线路越顺直、线型越理想。
指标影响因素:影响线路非直线系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形地貌,山区、丘陵等地形复杂区域,由于地势起伏较大,线路往往需要绕行以避开障碍物或难以通行的道路,导致非直线系数增大;二是城市建设,城市内部道路网络的结构、密度等对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有显著影响;三是站点设置,为了满足乘客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线路站点的分布也会影响线路的整体走向和非直线系数。
本文转自公共交通资讯
说明:本网站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上一条 : 基于出行体验的常规公交线网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条 : 关于公交企业全员绩效考核办法的研究